大家也许还记得宗庆后、董明珠与马云2017年的那场隔空喊话。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?我觉得,他们争论的绝不仅仅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孰优孰劣、谁好谁坏的问题,往更深层次看,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问题。在过去20年里,尤其是2008年之后,4万亿元刺激计划出台,中国经济逐渐走上了与美国类似的道路,脱实入虚,依靠房地产、金融业、互联网和服务业等发展经济。在赚快钱、赚轻松钱、一切向“钱”看的压力下,制造业日益艰难。所幸最近几年中央非常及时地重提振兴制造业,美国出现过的20年的产业断代现象,在中国还没有大面积地出现。
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: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到底要不要以美国为样本,来一次虚拟资本大爆发?我觉得,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实体经济为特征、特色,也是以实体经济为特长的国家,如果盲目跟从欧美国家搞虚拟经济,不仅容易患上“浮躁症”,让越来越多的企业“脱实人虚”,而且从根本上看是丢掉自己所擅长的老本行,拿自己的软肋和别人的强项进行竞争。结果是有人发财了,有人“跳楼”了。不得不说的是,压垮许多实体经济企业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不是市场,而是企业家欲壑难填的不断膨胀的野心。
他们嫌实体经济赚钱慢,而炒房、炒股、期货、融资却能让人“一夜暴富”。金融业是西方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的强项,而制造业则是中国人的强项。只是我们的制造业正面临如何从低端走向高端的问题。这有一个过程。如果拿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,岂能不败?连祖宗“田忌赛马”的故事都没弄懂。况且,目前国内发展虚拟经济的市场体系不健全、运作不规范、诚信度不够、业务不擅长,过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后果,会是少数人一夜暴富、多数人财富缩水,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投机、浮躁、欺骗、不安的氛围之中。事实上,新中国成立以来,发展模式上我们学过苏联、学过德国、学过美国,却唯独没有学过身边的日本。而日本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。日本陆地面积不到中国的1/25,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却远远高于中国。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中名列前茅,而中国仅排在第120位。海外的经济学者预测,2050年,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成为全球第一。
曾有许多人偷着乐,说日本经济沉沦了20多年,已沉默于世界经济媒台。事实上,日本正在低地闷头大发展、大发财。日本人过去做过的或现在正在做的事,许多人都没看到或没看懂。一咪地用“银”的眼光,看到的只能是80年前的日本。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“日本没落”*日本衰退”的错觉中,那只会令我们无法看清真正的日本。比如说,日本人将国产汽车中的上等车留给国人用,中等车出口欧美发达国家,差一些的销往中国和非洲市场。再比如,当年日本从山东掠夺矿产,把它们沉在海底储备起来;他们不开采自己国家的森林资源,却从中国东北和东南亚国家大量进口原木。还有,日本在大阪城天守阁设立“时间胶囊",用另类的方式营造文化、留住历史。
他们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,而我们又在做些什么呢?数据显示,日本海外的资源积已经达到本土的10倍,2015年年底日本的海外资产就已接近10万亿美元,是国内GDP的2倍,相当于中国GDP的80%值得深思的是,当我们在搞虚拟经济、搞电商的时候,欧美等发达国家却重新玩起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,美国提出了“制造业再造计划”、日本提出了“工业复兴计划”、德国提出了“工业4.0”。当然,紧随其后,中国也提出了“中国制造20257。这是正确的、明智的。为什么要把发展重点重新放到制造业而不是电商上?因为互联网只是一个路径、工具和手段,电商解决不了产品的制造问题,也解决不了消费群体的问题,它所能解决的只是产品和消费者中间的“桥梁”问题。也就是说,互联网所能解决的只是中间部分的信息、物流问题,而不能解决上游的产品端和下游的需求端的问题。
试想,如果都没有厂家生产矿泉水了,电商还有存在的价值吗?况且,没有任何证据表明,电商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和增强人们的消费能力,至多只是把全年的消费能力在某一时间节点上来个总爆发而已,如“618“双11”“双12”等。因此,经济发展还是要捩弃浮躁、回到理性轨道上来。对于楼宇经济而言,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也会从楼宇经济中反映出来。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各地楼宇居高不下的空置率。我担忧,楼宇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“瓶颈期”。